9月28日,新疆喀什,氣溫微涼。
  艾拉江站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走廊上,這位維吾爾族漢子手撫左胸,向他見到的每一位廣東共青團“健康直通車”志願者服務隊成員致謝。
  他的二女兒姑麗(化名),以及同病區的阿卜杜拉和阿依自木古麗在4天內都經歷了一場改變人生的手術。手術完成3天-4天后,他們已先後走下病床走路。
  施予援手的,正是隨服務隊赴新疆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側彎矯正手術”團隊。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周煦釗 發自喀什
  9月24日11時20分,喀什一院二號手術室。
  中山一院脊柱側彎中心醫生楊靖凡手持“電刀”,手術台對面,站著中山一院脊柱側彎中心主任楊軍林。楊軍林左方,中山一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舒海華正被血液回收機、監護儀、呼吸機包圍著,頭頂四周還有準備好的七八袋輸液包。楊軍林右後方3米外,中山一院脊柱側彎中心醫生鄧耀龍在神經電生理監測設備前就座已定。
  “手術開始。”楊靖凡小心地將電刀貼向姑麗的脊背。
  來自廣東的醫生團隊,齊心協力,在天山腳下,開始了一場複雜而神奇的手術。
  脊柱側彎的13歲少女
  姑麗是一位13歲的維吾爾族少女,留著長髮。她笑起來,眼波會向側旁流去。兩個月前,姑麗被髮現脊柱有側彎。“脊柱側彎45度。”
  9月23日上午,楊軍林為姑麗的病情作出了要做手術的診斷。曾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地學習回來的楊軍林教授介紹,脊柱側彎是一種致殘、致死性畸形。脊柱側彎分先天性和特發性兩種,其中特發性占70%左右。即便全世界的骨科精英們都在努力研究,但直至今日,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發病原因仍未明確。可以明確的是,脊柱高度因變形降低,人體胸廓容積也會隨之降低,由此造成對心、肺的擠壓。最可怕的後果是,“很多病人最終會死於心肺功能衰竭。”楊軍林說。脊柱側彎雖然可怕,但楊軍林表示,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95%的人其實不需要拖到要上手術台的程度。
  對於即將到來的手術,姑麗似乎沒什麼概念,笑了笑說:“我不害怕。”側彎超過40度一般就要進行手術。與姑麗一同被排進手術日程的,還有17歲的少年阿卜杜拉和27歲的年輕媽媽阿依自木古麗。
  手術團隊在診斷、評估後,最終決定安排3台最急需也是最穩妥的病例進行手術——24日是姑麗和阿卜杜拉,25日是阿依自木古麗。
  “骨科皇冠”:脊柱側彎矯正術
  24日9時50分,艾拉江俯身親吻女兒的額頭,在醫生核實病人信息後,姑麗被推進手術室。
  10時10分,望著四周冰冷的儀器和匆忙的醫生護士,手術臺上的姑麗有點緊張了。麻醉醫生舒海華安撫她:“會有一點點痛”,一邊慢慢地往姑麗手臂的靜脈輸液管推進麻藥。
  41歲的舒海華在日本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負責組織術前準備和術中生命體徵維繫。實施麻醉和插好喉部導管後,他開始在姑麗的頸部做深靜脈穿刺。
  與此同時,幾個護士合著手在為姑麗插入尿管。生於1988年的年輕醫生鄧耀龍則專註地在安插著電極針。
  一個小時後,姑麗手臂外周靜脈、動脈、頸部深靜脈、咽喉等部位已安置5條管子,頭、軀幹、四肢插進17對、共34根電極。“嘴裡是氣管導管,頸部的管子用來補液,尿管導尿,電極用來監測術中的脊髓功能狀態。”中山一院外科ICU副主任陳敏英向記者解釋。
  11時10分,術前準備就緒。作為主刀醫生第一助手的楊靖凡將電刀功率調整到位。楊靖凡的導師、50歲的楊軍林套上兩層手套,頭頂一盞手術頭燈站向手術台——這是一項被稱作“骨科皇冠手術”的脊柱側彎矯正術。
  姑麗的脊背被楊靖凡的電刀劃開。對器械型號最熟悉的張林坐在手術臺下手的器械台邊等待指令,他身前佈置著各式器械。上百枚不同型號的鈦合金螺旋釘安靜地躺著,透出烏冷的光澤。
  姑麗的整條脊柱呈現兩道彎——從第二節胸椎起,偏向左,弧線收到腰椎,又向右弓出。為了將脊柱矯正,楊軍林需要先在各個預先選定的椎節置入釘子。釘子尖一端是螺旋狀,另一端帶凹槽。置入完成後,再用金屬棒連貫凹槽,以金屬棒的力量將彎曲的脊柱扳直。
  置釘的具體位置在術語上叫“椎弓根”。釘子的粗細在0.22CM到0.77CM不等。椎弓根的厚度和釘子的直徑尺寸決定了留給“主刀者”楊軍林騰挪的空間十分有限。在狹小的椎弓根上置釘被楊軍林比喻作“在鋼絲上行走”。“偏內會碰到脊髓,將造成癱瘓。打深了會傷到脊柱前部的大動脈。所以這個手術風險性極高。”
  為了知道置釘、矯形等各手術操作是否傷及姑麗的脊髓,鄧耀龍此時坐在一臺電腦前,監測著反應姑麗脊髓功能的各項指標。他術前在姑麗身上佈置下的“天羅地網”這時正在發揮著作用。
  34根電極線集中彙集向神經電生理監測儀,儀器將電信號翻譯成數據輸向電腦,電腦會實時繪出各種指標曲線。如果指標顯示姑麗的脊髓因手術原因或非手術原因出現損傷可能,圖像波形將會發生變化。“那種情況,我就會提醒主刀醫生,醫生會逆轉或調整正在進行的操作,保證手術成功。”鄧耀龍說。
  麻醉醫生是負責整個手術中的病人生命體徵維繫的重要團隊成員。“如果出現大出血或者其他需要急救的情況,手術臺下的操作主要由我們麻醉醫生來主持。”舒海華說。作為喀什一院的骨科中心主任,阿不力克木為3台手術都準備了1200毫升的血液。但是,手術中1毫升的血都沒有輸,這讓他很有觸動。
  “我們三台手術都不用輸血,因為我們控制了出血,不但如此,手術時間也比一般大型手術短,我們三四個小時就可以了。”楊軍林說:“而且病人在術後三天到四天就能下地走路。”“這一切都是因為有這樣經驗豐富的團隊配合。”他補充說。
  13時30分,主刀醫生楊軍林已經成功地將17枚釘子旋進姑麗的脊椎,並實施矯正。
  楊靖凡拿電刀的手現在拿起了針線。縫合分4道完成,分為肌肉層、深筋膜層、淺筋膜層和表皮層。在表皮層,楊靖凡為姑麗實施了“美容縫合”,即皮內縫合。這種縫合的好處顯而易見——少女稚嫩的後背將不會留下難看的“蜈蚣疤”。
  分享維吾爾族患者的喜悅
  姑麗上的學校有維、漢雙語教育,漢語說得比父親好很多。姑麗說,她喜歡運動,足球、籃球、乒乓球都玩。
  阿卜杜拉的情況比姑麗更嚴重,脊柱側彎達到52度。作為即將邁入成年的男孩,意識到自己將無法為父母分擔責任讓他十分痛苦。阿卜杜拉的母親沙尼古麗告訴記者,兒子曾經絕望地對她說過,長大了卻不能分擔家裡的責任,看病費用又昂貴,不如算了。
  阿依自木古麗的病情則更甚,側彎超過70度。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嚴重的病情讓她難以料理家務,加上公公癱瘓在床,她的丈夫不得不在家照看孩子和父親。
  對於姑麗、阿卜杜拉和阿依自木古麗的家庭而言,沒有一家能夠承擔起脊柱側彎矯正手術的昂貴費用。“光一顆內置在脊椎上的鈦合金釘子,價錢就在5000元左右。”內置物生產廠家的代表張林介紹,“這個價錢還不包括螺帽、另外還有內置棒。”“在廣州,這樣一臺手術的費用要十幾萬元。”楊軍林說。幸運的是,3名維吾爾族患者免費得到了手術。手術費用全部將由新苗基金、公共醫保、社會捐助共同分擔。楊軍林介紹,新苗基金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山大學團委、中山一院以及中山一院脊柱側彎中心聯合相關廠商共同設立的,該基金專註於脊柱側彎方面的慈善救助。
  “從2010年5月基金成立至今,已經資助完成129例手術,加上這次3台,是132例。”楊軍林說。
  器材費用由廠商通過新苗基金實物投入,部分醫療費用由公共醫保報銷,而社會捐助則為每台手術提供2萬元定額資助。團省委副書記、省青聯副主席張志華介紹,為了此次手術,團省委聯合騰訊公益移動互聯網發起眾籌活動。
  活動啟動以來,已經有536人為項目捐款,捐款金額58415元。而作為對眾籌參與者的回報,手術過程會在網絡平臺直播。
  “手術費是你10元我20元籌集起來的,這表達了廣東人民對新疆人民的情誼……”
  24日15時40分,喀什一院ICU病房,姑麗說話了,“眼睛睜不開。”
  因為術後反應,姑麗情緒有點躁動,手腳掙扎。一直守在姑麗身旁的陳敏英反倒釋懷了。姑麗雖然躁動,但手腳活動正常就意味著手術完全成功。
  陳敏英一邊安撫著姑麗,一邊指揮著護士們對姑麗的情況實施干預。
  “沒事的,睡覺吧!”
  與此同時,樓上的三號手術室內,阿卜杜拉的手術緊接著在進行……  (原標題:廣東醫生:為了維吾爾族患者挺直脊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twfqsqt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